9月6日下午,学校组织在家校领导、处级干部、科级干部、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等共计200余人,在杏苑校区综合教学楼一号报告厅集中收看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二阶段)第2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本期微党课由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6所高校的校领导、知名学者、教师及学生党员代表共同讲授,他们结合政策阐释、优秀人物事迹、典型事例等,阐释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他们结合各自学校工作实际,共同回答了“教育 科技 人才‘三位一体’”的时代命题,展现了高校广大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脚踏实地的坚定步伐。
通过收看微党课,大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高校在“办教育 兴科技 育人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大家一致认为,作为中医药院校教职工,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育人放在中心位置,让每一位求是学子,在河北中医药大学这片沃土上,学有所引,学有所专,学有所进,学有所乐,学有所助。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精准把握学生成长成才关键节点,积极创造适合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让更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学有所成,在服务教育强国的道路上贡献冀中医力量!
微党课引发干部师生热烈反响。
科技处处长郭秋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创新好、发展好,就要坚持古为今用,利用现代技术赋能中医药事业发展。目前我省开展的中医药定量化研究,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举措,也是破解中医药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借助科技创新带来的新质生产力,推动中药材品质提升、中医药诊疗现代化、中药制药装备升级换代、中药有效组分高效快速筛选以及中医药循证研究证据库的建设,将有效推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庆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结合大学的根本任务,我们要不断深入思考工作中具体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担负起时代重任。通过观看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从中学到了优秀大学担当教育使命的新视界、新思路、新方法,体悟到了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应结合工作实际,运用新观念、新方法,努力成为师德高尚、技术精湛的教师,为人才培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研究生学院2022级中西医结合基础郭瑞莹:在这期微党课中,六所顶尖高校的校领导、知名学者、教师及学生党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我们揭示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他们结合政策阐释、优秀人物事迹和典型事例,生动地展现了教育强国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的重要性。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协同融合,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这堂课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将这三者紧密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和挑战,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努力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同时,我们也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究生学院2023级中西医结合基础姜雨涵: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正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也如同逆水行舟,而各大高校不断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持续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真正实现了“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的研究生,我更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努力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添砖加瓦,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组织部
编审: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