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认证首页 通知公告 文件政策 工作动态 图片新闻 资料下载 工作简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通知公告
河北中医学院
关于修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21-08-09】  点击数:【
 
 
各教学单位、图书馆、学生处、各附属医院:
课程是落实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大纲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性质、目标任务而规定的教学内容、体系、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是开展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评价方法的指导性文件。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坚持标准先行、质量为本和问题导向,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落实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按照学校的统筹安排,决定全面启动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及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思政,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坚持需求引领和问题导向,着力增强课程活力和生命力,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特色鲜明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
(二)基本原则
1.服务专业培养。立足课程目标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以专业为单位,明确每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保证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的全面性、有序性、完整性和针对性。
2.坚持学生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发展,合理分层次选择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手段,注重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批判性、探究性学习思维。
3.深化课程思政。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作用,将价值引领有效融入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教学活动中,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全力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4.培树专业思维。坚持产出导向,强化质量核心意识,明晰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夯实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强化专业技能,培树专业思维,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总体目标
通过本次全面修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基本建成系统且富有内在逻辑的课程体系;基本健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育人体系;基本建成符合高水平有特色中医药大学特质的优质课程资源;基本实现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基本构建完善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综合提升。
二、修订范围
所有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置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拓展平台设置的所有课程。新增专业及专业教学调整新增课程,由专业所在单位协同专业负责人协调落实课程负责人,按照要求及时完成新增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审定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梳理课程体系,明确课程地位
各专业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全面深度梳理专业课程体系,理顺课程间的先后修关系,明确每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统筹协调各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价值目标的确定,厘清课程间教学内容的有序衔接,避免过度教育和内容重复。各课程教学大纲应服从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保证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的全面性、有序性、完整性和针对性,实现所有专业所有课程全覆盖,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原则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课程平台课程模块设置的所有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都须修订教学大纲。通识教育平台课程模块课程由教务处协调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拓展平台课程模块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各教学环节由各专业所在单位协调相关课程及教学环节负责人完成教学大纲修订。
(二)深化课程思政,完善育人体系
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育人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全面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医学类课程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学会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其中,中医药类课程要突出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认知观及经典理论的融入。理学、工学类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技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管理类课程要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文学、历史学、哲学类课程要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等相结合的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要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加强职业素养和劳动教育。将价值引领有效融入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教学活动中,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构建完善的思政育人体系,全力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三)优化课程资源,建设一流课程
以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专业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科发展特点,对标“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要求,持续整合优化、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以培树学生专业思维和提升综合能力为重点,结合学科前言动态、行业准入资格考试大纲及毕业后继续教育要求,更新知识体系,重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资源,合理设置指导性自主学习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破除课程不同专业雷同,淘汰“水课”。以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引领,聚焦“四新”建设,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实践项目融合。建设符合高水平有特色中医药大学特质的优质课程资源,依托课程载体,较好的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有效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四)立足学生发展,改革教学模式
坚持产出导向,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适应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新常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课程内容及学科特点,开展PBL教学、探究式、研讨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改革,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能力的转化,由传统范式转为引导探究,由单向传递转为双向交流,由单一课堂转为联结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研讨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时间及空间,加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实验实训课程应设置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型及创新型实验项目,鼓励开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见习、毕业实习应加强整体设计,使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融通、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融通、在校学习与行业准入及毕业后继续教育融通,夯实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强化专业技能,培树专业思维,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改革考核方法,健全评价机制。
坚持能力导向,基于课程属性和学科特点,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推进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改革。过程性考核力求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过程性考核须重视学生自评与互评,适时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及师生互相评价,考核评价内容可包括课堂表现、随堂测验、课后作业、在线学习、课程报告、创新实践等。结果性考核鼓励提高非标准化命题占比,倡导采用综合性考试、开放性考试和客观结构化考试等形式进行。注重考核评价反馈,为学生提供诊断性、及时性且有意义的反馈意见,促进和支持学生深层次学习,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六)科学选用教材,加强使用审核
从思想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等方面,对选用的教材及参考书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政治合格、水平一流教材进课堂。优先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和近年来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及评选优秀教材,要讲好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推进教材内容进教案课件、进课程考核;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修订要求
(一)教学大纲编写力求文字严谨、表达准确、术语规范、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格式整齐,标题、序号、标点符号、计量单位使用符合标准。具体格式参照教学大纲模板(附件)。
(二)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相同课程,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分别制定大纲。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程、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等环节,须制定单独的教学大纲。
(三)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任务要具体落实到人。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编写、审核通识教育平台课程教学大纲。专业所在单位协同专业负责人,统筹协调课程所在教研室编写、审核专业教育平台和专业拓展平台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负责落实教学大纲编写工作。
(四)各专业所在单位协同专业负责人,组织本单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审议,并组织落实意见反馈和大纲进一步修订完善,审定通过后,报教务处备案。
(五)建立完善的教学大纲审核备案制度,保障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教学大纲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按照执行,不得随意改动。如确需调整,须向专业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审议通过并报教务处备案后方可执行。如遇教学计划调整,新开课程必须具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方可开课。
五、工作安排
(一)组织动员
2021年8月3日前,各教学单位成立教学大纲修订领导小组,协同专业负责人系统梳理专业课程体系,统筹协调确定每门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小组。原则上,课程大纲编写小组不少于2人。
(二)开展“说课程”活动
2021年8月4日至5日,各教学单位以专业为单位,组织相关课程编写小组开展“说课程”活动,集体讨论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纲要,分配编写任务。
(三)教学大纲编写
2021年8月6日至20日,各课程大纲编写小组根据各专业的统筹安排及教学要求,按照课程大纲模板格式,落实编写任务。
(四)教学大纲审核与审定
2021年8月21日至31日,各教学单位协同专业负责人按照课程平台分别汇总课程教学大纲,经教学大纲修订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单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进一步修订后定稿。
(五)教学大纲提交
六、组织保障
(一)强化责任落实
学校成立由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教务处和各二级教学单位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二)建立协同机制
各二级教学单位成立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为副组长、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和审定工作小组,加强单位及教研室间的协同配合,明确编写工作主体,尤其是跨单位设置的专业课程,课程所在单位应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总体要求,积极配合,相互协作,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
(三)细化任务分工
教务处发挥主导作用,总体负责课程大纲修订的指导、组织、协调和备案等工作;各二级教学单位发挥主体作用,负责协同专业负责人全面梳理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要求,协调各课程所在教研室明晰课程地位和对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作用并完成大纲审定;教研室发挥主要作用,负责具体落实课程大纲的编写和审核,并据专业所在单位的审议意见进一步完善修改。
 
2021年8月2日            

 

杏苑校区: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杏苑路3号,050200 橘泉校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南路326号,050091
祁州校区: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保衡南大街99号,071200   东垣校区: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山东路389号,050017
网站备案编号:冀ICP备13018366号 版权所有:河北中医药大学 联系电话(传真):0311-899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