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理念创新
专业建设离不开学科的支撑,学科的成熟度决定着专业建设的方向和水平。根据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更为成熟的学科特征,1988年李恩教授提出了“两个基础、一个临床”(中医基础、西医基础课程分别讲,中、西医临床课程合在一起讲)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与优势。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凝练、固化中西医临床结合“位点”,以点带面,开展了以“一个临床”为突破点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
3.2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师资培养模式创新:针对“一个临床”师资匮乏现状,从促进中西医教师交流学习、增加教师知识储备、优化师资队伍、提高临床师资教学能力和水平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创建了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师资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创新: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突出“思想-知识-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包括思想道德、医学人文、中医基础、中医经典与学术流派、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专业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7个课程模块。作为牵头单位,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促成第一版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规划教材启动编写,作为主编、副主编单位全程参与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和“两个基础”课程规划教材建设,解决了本专业无规划教材的问题。
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创新:以省级中西医结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临床教学基地为依托,以“执业医师通过率”为抓手,优化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践课程模块,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开辟第二、第三课堂,实施“实践•育人•成才”工程。
专业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创新:以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全方位开展专业内涵建设,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成为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制订了10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相关评价标准”,对加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内涵建设、保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