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成果申请书 完成人员 成果报告 成果支撑材料 人才培养 成果应用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4.1应用成效
专业地位得以巩固,学科水平显著提升:通过改革与实践,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在全国大学评价专业排名多次名列前茅(2005年排名第二,2012-2013排名第一,2013-2014排名第三)。该专业获得省级教学质量工程13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7项;建立以省级精品课程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拥有中西医结合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中西医结合基础为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为省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为河北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拥有省级中西医结合肝肾病证重点实验室和心脑血管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
教师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加强师资培养,我院临床课程教师基本能够胜任“一个临床”的教学模式。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8篇,组织全国182名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编写《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11门),主参编国家或行业规划教材62部,其中主编教材14部、副主编教材17部。拥有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2人,河北省教学名师3名,河北省优秀教师3名。近五年取得各级各类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奖25项,其中全国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
学生素质大幅提高:通过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近5年来,该专业学生共承担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5项(国家级16项,省级39项);获省级奖励或表彰33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在本成果的推动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显著提升。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岗位胜任能力和创新意识,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医疗和管理骨干。2017年该专业调整为本一批次招生。近五年平均考研率在4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
4.2校外推广情况
本成果得到全国同行院校的广泛认可。“两个基础、一个临床”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模式符合目前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现状,全国多数院校应用,效果明显。规划教材已被30余家兄弟院校应用。10项标准已被全国同行专家高度认可,此标准已获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团体标准立项。我校每年选派教师在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研讨会上进行主旨发言。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等多所兄弟院校到我校考察学习中西医结合教育,加强了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杏苑校区: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杏苑路3号,050200 橘泉校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南路326号,050091
网站备案编号:冀ICP备13018366号 版权所有:河北中医药大学